本文转自:泉州晚报
长大后,我就成了你!
重返母校执教 用爱延续使命
吴心怡成了孩子们的“艺术引路人”
从业二十余年,蒋玲玲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。
吴若云在教育的田园里耕耘不辍
昨日是第41个教师节,在泉州,有一群特殊的老师——他们在母校汲取知识的甘泉,又重返校园成为播撒雨露的人。从课桌到讲台,从学生到教师,变的是角色,不变的是初心,他们用数十年光阴诠释了教育的真谛,温暖了莘莘学子。 □融媒体记者 杜婉琼 实习生 洪韦诗/文 受访者/图
27载坚守母校
以爱照亮“特殊星空”
昨日是泉州市明新中心小学副校长蒋玲玲在母校度过的第27个教师节,回忆起当教师的初心,她打开了话匣子,“读小学时,李菁老师的课堂充满了青春和活力,她让我觉得老师这份职业会‘发光’”。1999年,从师范学校毕业的蒋玲玲,毅然决然选择回到母校,开启了长达27年的教书生涯。
回到母校教书,对蒋玲玲而言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情怀和责任。她在内心暗自许诺,要将毕生所学都回馈给母校,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。她坦言,早期普遍缺少英语老师,最高峰时,她一个人承担了全校所有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,“那时候家长和学生对英语不重视,有时候还会遭到他们的质疑”。好在随着大家思想观念发生转变,英语学科逐渐得到重视,蒋玲玲在教学上也愈发得心应手。
从业二十余年,蒋玲玲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,成了泉州市骨干教师、鲤城区首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。但最让她珍视的,不是这些荣誉,而是学生带来的感动。
蒋玲玲至今珍藏着二十年前收到的来自学生小艺的礼物——一份写满英语单词的作业。当天,小艺在妈妈的陪伴下,将这份特殊的礼物交给蒋玲玲。“孩子这六年学到的东西不多,甚至连数字都写不了几个,但他一直说很喜欢跟着Miss Jiang读英语,感谢您没有放弃他。”小艺的妈妈说,因为智力上存在缺陷,孩子对很多课程没有概念,有时候在课堂上还不守纪律。但教学一向严格的蒋老师总是用特殊的方法和孩子交流,用特别的方式教导他,鼓励其把英语当成与老师和外界沟通的另一种语言,甚至鼓励他在课堂上读单词。久而久之,小艺有了学习英语的意识和动力。蒋玲玲坦言,这份来自学生纯粹的喜欢,时至今日仍令她深受感动,也坚定了她办好母校的信念。
温暖接力
甘当“艺术引路人”
“从幼儿园走出,如今再回到这里,我想把曾收获的温暖传递下去。”在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,教师吴心怡执教了10年。她说,自己的“教师梦”源于求学时恩师给予的温暖。
回忆起童年,吴心怡说自己小时候性格胆小又爱哭,经常是许以姗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,“那时候比较淘气,会因想玩玩具而不吃点心。老师知道后,没有责怪我,而是偷偷帮我留下我最喜欢的小火车玩具,让我吃完点心再玩”。无数个类似的瞬间,温暖着吴心怡的童年。后来,因学前教育契合吴心怡对音乐艺术的追求,还能在擅长的领域带领孩子们“发光”,她在毕业后选择投身幼教事业。
进入学校教书后,吴心怡的职业道路上仍有良师相伴,许以姗老师从她入职起便全程指导,为她争取活动、比赛、公开课等机会,给予了她莫大的鼓舞。许老师的一句“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,更是传递爱”也成了吴心怡执教生涯的准则。如今,在老师的指导下,她不仅能将绘本编成儿歌、创作教学歌曲,还能用“唱歌+阅读”创新授课,成了孩子们的“艺术引路人”。
看着毕业的学生回园交流、听着家长反馈孩子的小学生活以及孩子们亲切地喊她“吴老师”,吴心怡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。她说,这些画面让自己更加坚定:要把从母校收获的教育力量继续传递,让毓英中心幼儿园成为更多孩子梦想的起点。
32载讲台情
爱与责任诠释“良心活”
昨日,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老师吴若云一起床,便收到2012届学生林文红的节日祝福,这份祝福从2012年起从未间断。
这是吴若云教书生涯里的第32个教师节,自师范学校毕业后,她便留在离家不远的母校任教。岁月流转,她对母校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却历久弥新。
“母校的工作氛围很好,‘传帮带’机制让人受益匪浅。”吴若云说,刚入校时,老一辈教师总会无私地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老师,这份育人精神感召着她。“现在我们也怀着同样的使命感,要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。”吴若云表示。
“为师者,良心活”是吴若云读书时,老师曾说过的话,这句话也时刻鞭策着她。在吴若云看来,站上三尺讲台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虽然工作平凡,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“为师者不求学生家长的回报,家长们的认可、学生们的进步,就是最好的礼物。”吴若云直言,自己会牢记初心,在教育的田园里耕耘不辍,用爱心和责任诠释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。
启天配资-配资操盘推荐网-炒股配资官网-免费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